湖北咸宁:移风易俗激活乡村文明新气象-中国文明网

湖北咸宁:移风易俗激活乡村文明新气象

发表时间:2025-08-16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华灯初上,晚风轻拂。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二乔公园里,2025年咸宁市“社区文化节”暨嘉鱼县“新风市集”文明实践活动拉开帷幕。展才艺、赛厨艺、送服务、传新风……活动为城市夏夜带来一股文明的清风。

  自2024年启动移风易俗试点工作以来,咸宁市将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列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以文明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推动移风易俗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阵地+机制 下好移风易俗先手棋

  “什么是移风易俗?”“关键是去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如厚养薄葬,红白喜事不搞大操大办;清明鲜花祭,不烧纸钱等。”在咸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明办联合汀泗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的“文明月月行”活动现场,一场关于移风易俗的互动问答吸引了众多村民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今年3月以来,咸安区启动“文明月月行 一月一新风”系列活动,围绕文明交通、文明养犬、文明祭扫、文明餐桌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树立新风,推动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这一系列活动正是咸宁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进移风易俗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咸宁市文明办联合12个部门及各县(市、区),围绕“规范婚丧喜庆 推进移风易俗”内容,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共筑美好生活”“我们的节日”“传承家风 弘扬孝道文化”等主题活动4000余场。一场场活动如春风化雨,让文明新风润泽千家万户。

  移风易俗,面上改的是陈旧的习惯,本质上改的是农民的价值观念,必须久久为功,要有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来保障。

  为此,咸宁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书记”抓移风易俗的工作机制,各试点村因地制宜成立试点工作专班,完善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组建“N”个自治小组,构建“1+2+N”治理模式,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移风易俗中来。

  在高标准建设市级试点的同时,各县(市、区)在60个乡镇建立了94个县级试点村,通过“经验移植+本地化改造”,让成功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全市1148个文明实践阵地与创新机制相互促进,形成“阵地+机制”的双轮驱动模式,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活动+宣教 激活群众参与内动力

  “甘鲁村里气象新,移风易俗聚民心,旧俗扫除风气正,带劲!”近日,在咸安区横沟桥镇甘鲁村,一段朗朗上口的移风易俗三句半正在村民中广为传唱。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把文明新风唱进群众心坎里。

  把移风易俗内容通过传统戏曲、方言俚语、情景剧等方式呈现,这样的文明实践“小活动”在咸宁遍地开花。咸宁市各地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等阵地,创新形式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将宣教与活动融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已经连续举办三年的“蟾宫折桂”认养古桂花树活动就是例子。

  咸宁境内现存两千余棵古桂花树,占全国古桂资源总量的90%。2022年8月,咸宁市创新推出首届“蟾宫折桂”认养活动,开创了以认养古树替代“谢师宴”“升学宴”的文明新风尚,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推动了移风易俗。

  在赤壁市,“文明艺站·送新风”文明实践采取“文艺+”的创新模式,巧妙地将文艺演出与理论宣讲、便民服务、政策宣传、文化服务等有机结合,在全市14个乡镇开展巡演,传播文明乡风理念,让移风易俗工作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从文化广场到田间地头,从单向说教到互动体验,咸宁市正以多元化的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特色+引领 绘就移风易俗新图景

  “您的祝福我们收下了,但是礼金不能收。”崇阳县桂花泉镇东源村村民余江波在为父亲操办60岁寿宴时,不少乡邻按旧俗随了礼。为了既照顾老人的感受,又不违背移风易俗的新风尚,余江波在寿宴后悄悄登门,将礼金一一退还。

  自东源村成为市级移风易俗试点村后,村里整治陈规陋习,2024年全村人情支出同比下降72%。“以前一年随礼就得万把块,现在省下来的钱可以改善生活了。”村民吴定明说。

  通城县尖山村村民王玉华也有同感:“以前家里办个红白喜事,光酒席就得摆上几十桌,有了移风易俗的号召,大家都开始简办,既省钱又省心。”村民们的话道出了对移风易俗的真切感受和试点开展以来的真实改变。

  咸宁市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市里指导下,各县(市、区)因地制宜,一县一品,形成特色。

  咸安区是第二批省级婚俗改革试验区。2024年大幕山樱花节期间,16对新人身着传统婚服,举办集体婚礼,开启了婚俗改革新篇章。此后,咸安将特色仪式常态化,集中在“520”、七夕等节点开展,请金婚夫妇、好人模范为新婚夫妇颁证。同时依托全区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8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宣教活动1000余场,利用红白理事会开展宣教活动400余场。

  嘉鱼县创新实施“三餐四季”移风易俗治理模式,“三餐”聚焦婚丧嫁娶等重点领域,规范嫁娶餐、殡葬餐、生育餐的操办标准;“四季”则按季节特点开展主题活动,倡导村民践行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风尚。

  移风易俗,久久为功。咸宁市将继续以文明实践为抓手,深化“阵地+机制”“活动+宣教”“特色+引领”模式,推动移风易俗从试点探索迈向全域覆盖,让文明新风浸润咸宁的每一个角落,让城乡焕发新的精神气象。

  供稿:湖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