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把脈城市⑤)
營造宜人步行的城市街區(qū),有利于城市物質層面上的空間改善,并為和諧的街區(qū)社會關系提供生根發(fā)芽的土壤
壯麗宏大的敘事,能給人帶來一時的震撼;宜人生活的街區(qū),給人的卻是持久的感動。生活不是翱翔在高空,俯瞰城市的高樓林立,而是腳踏實地、丈量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因此,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不僅要看總體布局,還應該看城市街區(qū)是否宜人步行。這既是一座城市改善交通現狀、提升街道品質、優(yōu)化出行環(huán)境的必經之路,更是提升社會活力、注重人文關懷、塑造社區(qū)關系的重要舉措。
漫步在巴黎、羅馬、佛羅倫薩,品味那些飽含歷史滄桑與文化氣息的街道,優(yōu)雅的歌聲、古老的城堡、洋溢的笑容,隱匿于城市街區(qū)之間,展現于眾人之前。顯而易見,城市的品質不僅在于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也在于街區(qū)中不經意間流露的精致與溫馨,在于居民對生活舒適的體驗與感受。與之相反,橫空出世的水泥長龍、千篇一律的摩天高樓,泯滅了城市的獨立個性,擊碎了城市的人文精神、蕩平了城市的優(yōu)雅氣質,致使城市失去了應有的靈魂,迷失于功利的海洋之中。
曾幾何時,街區(qū)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道不完的家長里短、鄰里間的噓寒問暖、熟人間的仗義相助構成了街區(qū)獨有的文化內涵,是城市居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然而伴隨著城市發(fā)展的噪聲轟鳴,發(fā)展車輪的無情碾壓,街區(qū)社會關系日益消逝:鄰里交往不斷減少,街坊間的親密感逐漸被冷漠取代。于是,城市居民難覓昔日街區(qū)鄰里間的溫情,只得面對現代城市混凝土的冷冰,猶如失去家園的孩子,感受城市的冷漠。
我們的城市不應如此,城市規(guī)劃和設計不應違棄其本源——為生活于城市中的廣大居民服務,理應將廣大居民的基本權利考慮在內。行走于城市街道之間,感受城市的景觀風貌,體驗城市的人文關懷,是城市居民的基本權利?;谶@種權利訴求的規(guī)劃與設計,才能真正體現城市對人的尊重,得到居民的認可。
營造宜人步行的城市街區(qū),還有利于城市物質層面上的空間改善,并為和諧的街區(qū)社會關系提供生根發(fā)芽的土壤,幫助城市孕育開放粘合、以人為本的文化內涵。一座具有“人情味”的城市可以給人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城市居民的凝聚力。(韓林飛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走心”的人生最精彩
已是最后一篇
-
“走心”的人生最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