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缺少善良的心,缺少的是發(fā)現善行的熱情、傳遞善行的努力
不久前,一個全球性的“撿垃圾”運動引起了世界社交媒體的關注。
最開始這么干的,只是荷蘭的一個普通上班族托米·克萊恩,他決定在河邊清理垃圾的時候,只是單純地想讓河岸回到原來的樣子。他給自己制定了每天花半小時撿滿一袋垃圾再去上班的計劃,并且把垃圾圖片按時發(fā)到臉書上。沒過多久,網絡的作用,讓簡單的善行起了化學變化。
克萊恩的故事引起了廣泛的效仿。許多人呼吁道,“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人!”克萊恩的朋友、同事、素昧平生的網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他的計劃。在丹麥、英國、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在河岸、海灘、樹林里、上班路上、散步湖邊……全世界有數以萬計的人,用自己渺小的力量、自己喜歡的方式,開始改善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
相似的事情,其實并不少見。不久前,一位敘利亞難民父親流亡到黎巴嫩,抱著女兒在街頭賣圓珠筆維生。照片上網之后,有人發(fā)起“買圓珠筆”捐款活動,得到全球網民熱烈響應。不到三個月就籌集到19萬美元。他拿著這筆錢開了3間食品店鋪,聘用了同樣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幫忙,不僅因善行傳遞改變了自身命運,又繼續(xù)用善行去回饋善行,改變更多人的命運。
視頻網站YouTube有一段視頻也被點擊了數百萬次。視頻集錦了一些俄羅斯的行車記錄儀拍下的感人畫面:大雪紛飛的街道上,一個卡車司機主動將車停下來,幫一輛熄火的私家車拖車;一排車輛停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綠燈亮起時,一只小貓剛好被困在中間,排在隊首的司機迅速下車,抱起小貓將其平安送抵路對面,而后面的車輛都耐心地等待,無人搶行……看到和轉發(fā)的人心愿差不多——“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我以后也要做個有愛、有耐心的司機”。
事實上,這些不經意的、溫暖的善行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傳統(tǒng)文化中,一般樂于做好事的人,都會把“不留名”也作為好事的一部分,認為所做之事理所當然、不足掛齒,只圖一整天都心情愉悅。但實際上,我們的感動和鼓舞,經常來自于身邊人的善舉。善行只要成為話題,網絡會讓其產生爆炸式的傳播效果。即使是個人的微弱正能量,也能喚起更多人的公德心與責任感。這些善意匯聚成了善行聯盟,就會迸發(fā)出意想不到的巨大力量。
美國作家埃利·威塞爾說,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善行也需要多曬曬,我們的世界不缺少善良的心,缺少的是發(fā)現善行的熱情,傳遞善行的努力。善行在網絡時代會傳播得更快、更廣,正能量也是可以有強大感召力的,我們的愛與善需要更多被觸發(fā)的機會。面對“人咬狗才是新聞”、負面新聞更易被傳播的現實,善行更需要主動傳遞,不斷觸及我們內心的柔軟,不斷激發(fā)我們的善良情懷。(韓 碩)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人的安定與活力決定城市未來
已是最后一篇
-
人的安定與活力決定城市未來
- 安陽市改善鄉(xiāng)村人居環(huán)境顯成效 美麗鄉(xiāng)村看的見
- 湘鄉(xiāng)市張江村的“兩型”宜居夢:節(jié)約環(huán)保成為社會新風尚
- 【靜寶話文明】不要再為垃圾“亂配對”啦
- “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重塑瑞安鄉(xiāng)村
- 通遼開發(fā)區(qū)吹響“雙城同創(chuàng)”沖鋒號
- 寧波市啟動農村環(huán)境衛(wèi)生集中整治工作 推出農村環(huán)境整治公眾號
- 湘潭雨湖區(qū)響塘鎮(zhèn)“秀美村組”似畫卷
- 寧波舉行多彩活動 從細微處重拾“勤儉”之德
- 深圳推進國際化城市環(huán)境建設 進一步提升城市環(huán)境衛(wèi)生
- “兩型”村莊美似花園 韶山“兩型”建設由城鎮(zhèn)向鄉(xiāng)村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