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高校商學院主辦的高價培訓班、研究班,學費動輒數(shù)十萬元。這些班的組織者稱,班里的學員“一半是商人,一半是官員”。至于這些官員的學費從何而來,卻總是語焉不詳,少有明確答案。 此類事情已有多起,不再是新聞。但是,這種校園中的VIP待遇實在值得反思,其中問題,也應該對公眾有一個交代。 盡管總有人為這些培訓“正名”,也總有一些高校不斷對相關批評進行否認,但高價培訓也應與機場、車站的VIP通道、國企中只拿高薪“不獨不懂”的獨立董事一樣,受到輿論的持續(xù)抨擊。 高價培訓之所以強調官商同堂,其中一個隱含的意思是抹不掉的,就是要讓參與的官員與富商發(fā)生關系,在利益的作用下,以同學的名目,把一個圈子系得更緊密、更牢靠,讓特權更特,讓“同學們”的事情更好辦。而這些,無疑必須建立在排除他人,甚至犧牲公眾利益的基礎之上。 在這樣的培訓班上,不論官員的學費是被校方減免了,還是被富商同學代繳了,抑或是被官員所在單位報銷了,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官員自己沒有繳費卻上了學、拿了畢業(yè)證書,積累了繼續(xù)“進步”的資本。更為甚者,通過這樣的學習,部分官員進一步打通了人脈,豐富了社會關系,找到了利益輸送的渠道,擴展了權力尋租的機會。 也許有人要問,一筆學費,至于嗎?有一個故事說,唐德宗李適曾勸自己的宰相陸贄不要太固執(zhí)、太清廉。如果別人送你一條馬鞭、一雙靴子,收了也無妨。陸贄的回答是:“靴鞭不已,必及金玉?!币馑际菑鸟R鞭收起,一路不停地收下去,最終必然會收到金銀財寶,完成從蒼蠅到老虎的“華麗轉身”。況且,一個培訓班的學費高達數(shù)十萬元,早已不是一條“馬鞭”了。 難道所有走進這種培訓班的官員同學都是沖著權力尋租去的嗎?當然不是。工商管理、經(jīng)濟管理、社會管理是高深的學問,官員行政能力提高是切實的需求,這些都是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來獲得的。但學習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也要受到制度、紀律和法律的約束?!扒逭咦郧濉?,絕不能成為心懷叵測者的遮羞布,“你情我愿”,也不應當總是渾水摸魚者的擋箭牌。特別是在“高大上”的環(huán)境下,在公眾的質疑中,在誘惑多、麻醉多的暗箱里,在總有人對你唱“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的時候,我們與其相信個人的道德意識,不如相信法律邊界的明晰、制度底線的醒目、公眾監(jiān)督的得力。 或許,查一查官員們高額學費的來歷,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小文)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事后”救災不忘“事前”防災
已是最后一篇
-
“事后”救災不忘“事前”防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