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先是哭了,現(xiàn)在又公開道歉了??上?,不管是哭還是道歉,不說真與假,不提退和換,更不理賠,堅決奉行“三不主義”。 總經理潘莊秀華“以哭動人”——你跟她講欺詐,她跟你聊創(chuàng)業(yè);你跟她講賠償,她跟你聊慈善;你跟她急紅眼,她就跟你抹眼淚。 道歉信變成了辯解信——給消費者的交代只是某些做法“不規(guī)范”,雖兩次提到“深表歉意”,卻只字不提造假和退換貨與賠償問題。 指望用眼淚來博取同情,相信身為“達芬奇”總經理的潘莊秀華不會如此“很傻很天真”。道歉信絕口不提“造假”二字,“達芬奇”也不會做夢因此還能挽回消費者的心。 三聚氰胺毀掉了三鹿奶粉,瘦肉精撂倒了雙匯火腿腸。已經被消費者牢牢地釘在“造假”恥辱柱上的“達芬奇”,自然也很難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這些道理,“達芬奇”都懂,他們也預料到這樣的眼淚和道歉,難以被消費者接受,所以原有的北京“達芬奇”熱線,現(xiàn)在撥打已變?yōu)樽詣诱Z音回復“該媒體熱線電話停止使用”,所以官方微博在發(fā)布道歉信后,竟設置了“禁止評論”模式。 “達芬奇”什么都懂,卻依舊這么做,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道歉信中第二個絕口不提,絕口不提“退換貨與賠償”。哭了、道歉了,是他們“拖字訣”的手段;完事了,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達芬奇”以幾倍甚至10多倍的暴利,肆虐中國家具市場13年,如今“東窗事發(fā)”了,他們賠不起,更不想賠。 千萬不要以為他們“不想賠”是在做夢! 雖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退一賠一”的規(guī)定,但消費者保存的發(fā)票上,未必就寫清楚原產地和材質,而外包裝估計也沒幾人會留著。報道說,“達芬奇”的專賣店這些天忙著更換標簽。這是因標簽標注不規(guī)范在整改,還是另有所圖? 光憑只有品牌和型號的發(fā)票,沒有證明“達芬奇”偽造產品產地、材質的實際證據(jù),加上中國家具協(xié)會理事長朱長嶺所說的“國際品牌可以有不同的生產地,只要標明產地即可”之類的行規(guī),如果沒有監(jiān)管部門的深度介入,消費者想要成功索賠并不容易。 這應該是“達芬奇”道歉之余,還會如此硬氣的底牌所在?!斑_芬奇”到現(xiàn)在為止,也沒有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被停業(yè)整頓,更沒有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其原因可能也在此。 李鬼假冒李逵太久了,往往會以為自己真是李逵,造起假來也愈發(fā)地理所當然,愈發(fā)地肆無忌憚。當誠信經營與道德的血液完全與之無緣時,就尤其需要監(jiān)管的力量。 顯然不能讓“達芬奇”就這么完事了!道歉,遠遠不是監(jiān)管部門對“達芬奇”依法履責的結果。(禹振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