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2月10日電(記者劉娟)正月里的客家,爆竹聲聲,弦樂不斷。記者來到客家首府——福建省長汀縣,感受濃濃的客家鄉(xiāng)情。
行至長汀縣涂坊村,古樸悠長的絲竹之音從涂公祠堂傳出,記者向圍聚一旁的涂坊村民打聽,才知原來這是十番樂演奏。正月里演奏十番祭拜祖先,是客家春節(jié)的重要習俗。
十番音樂是客家民間流傳的一種器樂演奏曲,因用絲、竹、革、木、金制作的曲笛領奏蘆管、琵琶等十件樂器而得名,主要用于迎神賽會、百姓婚喪嫁娶以及家宴等民俗活動中。
為首的曲笛演奏者涂鴻章頗為引人注目。今年67歲的涂鴻章是涂坊村第十三代十番傳人,也是這支十番樂隊的組織者。
涂鴻章與十番的緣分自小就定下了,“小時候沒有電視,干完農(nóng)活兒父輩們總愛吹拉十番取樂。”涂鴻章說,因著家族熏陶,他從小開始學習這門技藝。
“月光光,走四方……”客家大人們總是會疼愛地教孩子們唱起十番古調(diào)。
這些十番古調(diào)或婉轉(zhuǎn)悠揚,或?qū)拸V舒暢,歌詞里銘刻著客家先民遷徙之路的悲歡離合,讓客家人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明白自己的“根”在何方。
由于十番音樂是口傳心授,沒有形成書面資料,加上現(xiàn)代流行音樂的沖擊,因此一度面臨失傳的困境。
轉(zhuǎn)機在2006年來臨,客家十番在當年被列入全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經(jīng)過多年的搶救性保護,這項民俗文化重現(xiàn)生機。僅2015年,涂鴻章和他的團隊就演奏了166場十番樂,平均兩天一場。
如今,涂鴻章演奏的十番與小時候的略有不同,“現(xiàn)代十番根據(jù)古調(diào),把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歌詞進行適當?shù)淖兓?,就像水波蕩漾,做出新的‘漾板’,使得這些古調(diào)在傳承的過程中有創(chuàng)新?!蓖盔櫿抡f。
“這幾年,我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年輕人學習十番,有些村里教書的大學生,會主動來學十番,再教給他的學生們。學校也會主動組織孩子們過來學。只要他們用心去學,民間傳統(tǒng)文化就能在這星火之光中傳承?!蓖盔櫿抡f。
“風吹竹葉響叮當噢……”涂公祠堂里,正演奏著古調(diào)《風吹竹葉》。嘹亮的笛聲喚醒了寧靜的村莊。每逢春節(jié)等盛事,汀州的客家人都能聽到悠揚的十番樂演奏。對不少客家人而言,鄉(xiāng)愁是一聲清遠的笛音……
- 上一篇:
-
有了綠水青山才能留住踏青習俗
已是第一篇
-
有了綠水青山才能留住踏青習俗
- 下一篇:
-
游子歸鄉(xiāng) 要少一點心不在焉
已是最后一篇
-
游子歸鄉(xiāng) 要少一點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