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收3块钱甚至不要钱!这位97岁的理发师还不想“退休”!
在浙赣交界的浙江省开化县桐村镇,蜿蜒山路上常年穿梭着一辆老旧三轮车。97岁的方来友背着黑布工具箱,用一把剪子、一个推子、一把梳子、一把剃刀和一个刷子,将“流动理发店”开进了方圆二十里的村落。他没有开店,几十年来,都是上门服务,随叫随到,随时随地即可开张。
背着黑布包,准备上门理发的方来友。衢州市文明办供图
随时开张的理发匠
方来友剃头的手艺是跟弟弟学的,那一年他23岁。弟弟早逝后,村里的人干脆都找他剃头了。1956年,方来友因新安江水库建设移民至建丰村,成了生产队的一名理发师,自此,那随身带着的剃头工具竟成了他谋生的家当。
改革开放后,方来友开始带着那套工具,走街串户,在不同的村子间游走。当年,方来友的理发手艺在当地也是名噪一时,业务也从周边村庄发展到十几里开外的王畈村、严村村。几十年来,方来友一直舍不得放下这份手艺,即使过了耄耋之年,他依旧上门为乡邻服务。
正在给隔壁村民理发的方来有(左)。衢州市文明办供图
三元不涨价的温度
从业以来,对于生活困难的顾客他都不收费。他说:“剃个头嘛,小事情。”“起初理发他收2分钱。”方来友的儿子方流成回忆当年往事,印象最深的是收1毛的时候。“那时候箱子里都是1毛的纸币。”剃头收入,也是方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方来友靠这个养活了子女。他没有定过价,剃头的钱是大家看着给的,物资匮乏的年代,乡里的农民也不富足,常常用农产品抵理发费。方来友拿回家,若吃不掉,还会分给隔壁邻居。
但子女自立后,家庭负担小了,他不依靠理发养家,收费也就更随缘了。从最初两分钱、一毛钱、两块钱,到2014年涨至三元后再未提价。时至今日,只要有人招呼,97岁的方来友还是会背着那个装着一把梳子、一块围布、一把剪刀等几样东西的黑色箱子如约而至,继续为乡亲们服务,只是他已经不愿意再收顾客的钱了。
风雨无阻的守约人
建丰村以前有一位外出教书的老师患上了肺结核,拖着一头又长又乱的头发长期卧床,因为怕传染,除了家人没有村民敢靠近,更别提理发。方来友得知后毅然背起工具箱上门。面对家人“会传染”的劝阻,他灌下一碗土烧酒,借着酒气憋住呼吸操作理发。此后数月,方来友坚持每周上门服务。“爸爸为那人打理头发,直到他去世。”方流成说。
方来友的工具箱从最早的小木箱换到现在的黑布包,工具从手剪刀到电推剪,上门服务也从步行到骑坏好几辆三轮车,他一直舍不得放下和一些特殊顾客的约定。患上脑卒中已有20多年的村民方某、建丰村20位男性残疾人、7位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是方来友一直坚持免费理发的对象。
方来友背着工具包行走在乡间。衢州市文明办供图
近些年,方来友每个月都会去五公里外的敬老院为那些不方便出门的老人剃头,子女担心路上车多危险,也担心老人的身体,一直劝他放弃。可是方来友却始终坚持着:“既然村里人有这个需求,人家要叫我们,我们就给他剃。能做的话就一直做,好事能多做,就多做点。”(记者:刘朝灵 通讯员:邱晓雯)
2024年第三季度
方来友荣登“中国好人榜”